尽管有着光明的前景,但,毫无疑问,中国酒仍然处在最困难的时期——总量下滑,亏损面增大,酒文化正在被淡化和沦丧,这已成了不争的事实。究其原因,既有消费结构的变化、又有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控,但更多的还是行业自身因素。正如著名营销专家西奥多?雷维特所说:有些行业在困难期间衰退的原因在于他们患上了“营销近视症”(marketing myopra),重视的仅是“产品”本身,而不是“顾客需求”。
对于中国酒这种具有厚重历史底蕴的特殊文化产物,顾客需求都是些什么呢?
在酒类市场硝烟飘散的间隙,在酒企经营徘徊不前的路口,一些有识之士已认识到文化的作用,进行了认真的反思和卓有成效的努力。
笔者认为,随着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确立,人们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将进一步提高,整个酒类消费市场一方面需求总量将会有所增长,一方面需求的产品结构将向多样化发展。就白酒而言,需求总量上可能减少,但对品质及凝集在品质中的人文价值即文化需求将会大幅度的增长。跳出传统的思维模式,从市场的角度,从消费者需求的角度,进行文化创新,弘扬中华酒文化,重振中国白酒,已是业内人士共同的责任。
1、顾客需求的多样性
1.1香型口味的多元化 中国地大物博,人口众多,风俗文化各异,各细分市场已不再满足传统的四大香型(一说清、浓、酱、米和其它五种或者基本香型衍生出共达到十种),香型口味需求呈多元化发展。即使占领白酒消费市场70%左右的浓香型白酒也在不断创造新的流派和风格。
1.2饮酒功能的多样化 从古自今,饮酒的功能多种多样,基本的有:酒以治病、酒以养老、酒以成礼、酒以言情,并且还在不断派生出一些新的功能,如酒以收藏,等等。
1.3饮酒需求的两个层次 按照顾客消费的目的不同,将消费需求由低到高分为实用需求(物质需求)、文化需求(精神需求)两个层次,而酒这种特殊产品则涵盖了物质和精神的两个层面,对于酒类消费者而言,需求的两个层次也就是对酒产品的品质需求和自身的品位需求。
品质需求:品质为产品价值的核心部分,品质需求属实用需求的范畴,对使用者自身是一种物质享受。它不局限于高档酒,即或是低档次低价位的产品,顾客也要求其具备安全、卫生、不上头、不燥辣的基本品性。
品位需求:酒是一种特殊的文化产品。当消费者的支付能力足以充分满足其实用需求或曰基本生理需求时,文化需求便有可能在实用需求的基础上脱颖而出。文化需求植根于实用需求而又实现了对后者的超越,他使“需求”这个经济动力的原点更加饱满而富于张力。……在实用需求一般的情况下,文化需求成为消费者选择物品与劳务的内在依据[1]。对酒而言,相对于核心产品的外延产品,即凝聚在酒产品中的附加文化价值,成为特定消费群体选择购买时的首选。比如,喝五粮液、茅台、水井坊、1573、舍得酒已经不是一种简单的生理需要,而是一种身份的张扬,是顾客自我价值的体现。
需求的两个层次既有区别又互相联系。
2 对创新中国酒文化的几点思考
中国酒文化浩如烟海,研究酒文化的书籍汗牛充栋,这是我们引以自豪的事情,但它同时也容易使我们沉湎于其中而沾沾自喜,养成对传统酒文化的过分依赖而不能自拔。
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。当科技创新与文化发展严重失衡时,危机便产生了。政策的调控和其它酒种的市场冲击,可能是暂时的,白酒行业的向前发展却是永久的。要保持这个行业旺盛的生命力,酒文化创新无疑至关重要。
那么,如何来创新中国酒文化呢?笔者认为:应着重作好三个结合,实现两个转化。
2.1 作好三个结合 2.1.1酒文化创新与观念创新相结合 人们的消费心理在不断地发生着改变。不管酒度高低、口味浓淡如何转化,但对白酒安全、卫生的要求却是越来越高,绿色消费观念已是一股滚滚向前的潮流,深入人心。作为我们自身,不仅要迎合这一潮流需求,还得进行正确引导,只有站在顾客之前,才能争取主动权。
2.1.2酒文化创新与企业技术创新相结合 文化的创新离不开技术的发展。许多行业每一次大的变革和发展往往起因于一次巨大的技术创新,二者是相互依存和共同促进的关系。不同香型酒工艺上的有机结合,固液结合法生产白酒,蒸汽烤酒等重大技术革新和工艺改革,有力地推动了酿酒行业的发展,它为酒文化的创新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。
2.1.3酒文化创新与企业管理创新相结合 纵观古今中外企业管理的历史,大致分为三个阶段,即“经验管理”、“科学管理”和“文化管理”。从传统的经验型管理到泰勒的科学管理,实现了管理学上的一次大的飞跃,但科学管理日渐暴露出的重物轻人,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,已经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,为此,文化管理应运而生。
酒文化创新的成败与企业领导者有着直接的关系。白酒企业的经营者不同于制造螺丝帽的加工厂长,他首先应是一个艺术家,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艺术品位。激烈的市场竞争,不仅要求他们在产品设计,市场定位、品牌塑造、市场营销策划等方面给予指导和决策意见,而且需要通过他们领导实施文化管理和管理创新,有效地整合包括人力资源在内的一切有用资源,为其产品有机地注入厚重而浓郁的文化色彩。通过管理创新,确保酒文化创新的顺利实现。
2.2 实现两个转化 2.2.1将酒文化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 传播文化就是开拓市场,企业文化体现生活新主张。酒类市场的培育其实就是建立一种消费文化,它的核心在于健康、安全和时尚。这需要企业长期的文化渗透和耐心细致的市场培育。从消费上指导科学饮酒,倡导绿色消费,引导人们从传统酒文化,诸如倡导大肆饮酒,追求美酒仙踪的虚无境界中理性回归。
用“硝烟弥漫”或者“乌烟瘴气”来形容目前的酒类终端市场,自有其客观实在性。如何营造一个健康有序的酒类市场环境是当务之急。
纵观中国白酒行业,技术专家以食品工业协会和酿酒工业协会为依托,自成体系,营销专家却还是散兵游勇,跳槽精英。如何将酒文化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,还得依靠技术专家和营销专家的智力融合和资源整合,任重而道远。
2.2.2将市场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、社会优势和生态优势 经济优势是市场优势的最终体现,增加酒的文化附加值,生产精品,是市场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重要途径。它同时要求兼顾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。在实施酒文化创新的过程中,应强化企业可持续发展观念,实施全程控制和绿色管理,实施清洁生产,保护自然。
总之,中国酒的生命力在于酒文化,酒文化的要义在于创新,在于与不断发展的消费文化相适应,用一句极具时代感的词汇来讲,就是——与时俱进,中国酒文化的魅力也正在于此。
(中华企业文化网)
|